杜甫被称为“诗圣”,而非“诗仙”。这一称号源于他在中国诗歌史上卓越的地位以及其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目睹了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破碎与百姓疾苦,这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切同情;《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则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命运感怀,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苦难与希望。
相比之下,“诗仙”李白则以浪漫主义风格著称,其作品充满想象与激情,常带有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李白的诗歌如《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洋溢着自由奔放的气息,反映了他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
因此,杜甫因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李白则因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诗仙”。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