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翻译(中庸思想)

来源:百科知识2023-07-25 15:00:35
导读 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翻译,中庸思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翻译,中庸思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2、 1.主题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3、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

4、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5、”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

6、“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7、“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

8、“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9、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0、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11、莫见乎远,莫显乎微。

12、故君子慎其独也。

13、”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

14、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

15、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

16、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17、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8、”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1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0、”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

21、“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2、”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

23、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24、 宋朝临江黎立武著《中庸分章》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作了极高的评价。

25、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

26、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

27、” 朱熹对这一章也有极高的评价。

28、他在《中庸章句》中说:“右第一章。

29、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

30、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

31、杨氏所谓一篇之本要是也。

32、” 当然,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明确地指出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33、 2.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34、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35、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36、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37、“与天地参”是天人合一。

38、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39、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40、’至矣”。

41、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42、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