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全文(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来源:百科知识2024-04-10 10:30:23
导读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全文,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全文,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2、《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好,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3、《兴趣的秘密何在》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二、《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教材.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读书让我们聪慧明理,是读书让我们登高远瞩.有人说,人的进化是在阅读中完成的.《给教师的建议》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有一位老教师,他有30多年的教龄,在上完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后,当听课老师请教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时,这位老者感慨地说:“我为它准备了一辈子,但最直接的准备只花了15分钟,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我想,这15分钟与一辈子的区别和联系就在于两个字———读书.传统的教学标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总有一天,当这桶水用完后,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呢?我想,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深处的震撼.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理应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旦读书成了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会告别浮躁、远离喧嚣、拒绝功利,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宁静和淡泊.其实,读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过去,有人说教师生涯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未免有些感伤,有点落寞.如今,当众多的人把教育之兴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应感受到责任之重.前途漫漫何所依?书卷飘香伴师行!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差生”的指南针“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35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即: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学生费加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四、《给教师的建议》教会我们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慧心”基本素质——爱心  “爱心”是为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全班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2、工作关键——细心   教师工作是门细活计.教师管的事特别多、但却要求特别细.大至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教师操心.因此教师应具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六个勤”,即“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教师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教师工作的关键.3、工作秘笈——耐心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就是如此.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欠缺的.耐心——教育永远的希望!4、神奇钥匙——慧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发展、成功.实践证明,慧心是一把神奇的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