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伏算法口诀顺口溜,三伏怎么算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2、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3、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4、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5、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6、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7、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8、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9、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10、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11、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12、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13、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14、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
15、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