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动荡的时期。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割据后,最终是由西晋王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西晋的建立
西晋(266年—420年)是由司马炎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也是从东汉末年的分裂局面走向统一的重要转折点。司马炎即晋武帝,在他统治期间,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地消灭了蜀汉、曹魏和孙吴这三个割据政权,最终在公元280年灭掉了吴国,完成了中国的重新统一。
统一后的局面
尽管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由于皇族内部争斗激烈以及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西晋在八王之乱后迅速衰落,并于316年被匈奴所灭,中原地区再度陷入混乱,形成了十六国和南北朝的长期对峙状态。
结论
因此,三国之后统一中国的朝代是西晋。然而,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西晋并没有能够维持长久的稳定与繁荣,其短暂的统一也未能阻止中国再次进入一段长时间的分裂时期。直到隋朝(581年—618年)建立,中国才再次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