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清平乐六盘山的诗意

来源:网易  编辑:党行丹百科知识2025-02-20 06:02:17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主席于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在翻越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六盘山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胜利之际的豪迈情感和对未来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心。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东部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重要山脉,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在这里,红军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光明的未来。因此,六盘山不仅是一座地理上的高山,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毛泽东的这首词,开篇便以“天高云淡”四个字,勾勒出一幅辽阔而宁静的画面,既是对眼前景象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红军长征结束后的轻松心情。接下来,“望断南飞雁”,则表现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红军即将开始的新征程。“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词直接点明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最后一句“屈指行程二万”,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彰显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

整首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六盘山的独特魅力,又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词,更是一首歌颂革命精神的赞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