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又称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概念,通常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根据中国传统的农历计算方法,伏天一般在每年的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具体来说,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十天,总共有四十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会延长为二十天,使得伏天变成四十一天。
伏天的具体日期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因为它依赖于农历的月相和干支纪年系统。为了方便记忆,民间流传着一些口诀来帮助人们推算伏天的起始日期。例如,“夏至三庚入伏天”,意味着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伏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气象学已经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气温变化。因此,在一些地区或组织中,可能会根据实际气候情况来定义“伏天”或“高温预警期”。但无论如何,三伏天依然是中国人用来描述夏季炎热时期的常用术语,并且与养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会更加注意防暑降温,调整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