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持节是什么意思

来源:网易  编辑:徐离颖露百科知识2025-02-25 21:56:34

“持节”一词源自中国古代,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在不同的语境下,“持节”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首先,“持节”最直接的含义是指古代使臣出使他国时所持有的信物或符节。这种符节是君主授予使臣的,用以证明其身份和使命的真实性。在《汉书·苏武传》中有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乃遣武持节归。”这里“持节归”就是指苏武作为汉朝使者持节返回故国。这表明符节能代表君主的权威,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其次,在军事领域,“持节”也可以指将领拥有节度使之权,即拥有调度军队的权力。在《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中提到:“辽乃引兵而西,至白狼山,与敌遇,遂破之,斩其帅蹋顿及名王已下,虏获男女数万口。于是辽遂复屯右北平,还屯昌黎,持节镇抚诸郡。”这里的“持节”指的是张辽作为将军拥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最后,在文学作品中,“持节”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守信的精神品质。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三首》之一中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这首诗并未直接提到“持节”,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坚定不移的决心,这与“持节”所蕴含的忠诚精神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持节”一词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