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主要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吴国指的是位于现今中国东部的古代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左右。
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吴国是由周文王的后代泰伯和仲雍在江南地区建立的。他们避居于梅里(今无锡梅村镇),建立了“勾吴”国,这是吴国的最早起源。然而,吴国真正崛起并成为强国是在春秋时期,大约在公元前586年,当时的吴王寿梦开始实行改革,使得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吴国达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是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前514年—前496年),他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通过一系列军事改革和扩张政策,使吴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一度对中原诸国构成了威胁。然而,好景不长,在阖闾之子夫差继位后,由于骄傲自满,最终导致了吴国的衰落。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军攻破吴都姑苏,吴国灭亡。
综上所述,虽然吴国的具体建立时间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一般认为它起源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而作为一个强国则是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