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是中国探月计划的简称,它是中国为了实现月球探测而制定的一项雄心勃勃的国家计划。该计划被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阶段被称为“绕”,即发射绕月卫星进行月球的环月飞行探测。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任务的圆满成功。通过嫦娥一号,中国获得了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了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测量了月壤厚度,以及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为后续的探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被称为“落”,即发射软着陆器并在月球表面释放月球车进行实地探测。2013年1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并于同年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这是中国首次在地外天体上实现软着陆,也是人类历史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这一壮举的国家。随后,玉兔号月球车开始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进一步揭示了月球的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
第三阶段被称为“回”,即发射返回器从月球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这次任务不仅带回了约1.731千克的月球样品,还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为未来更深入的月球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嫦娥工程的实施,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也为全球科学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月球乃至整个宇宙的认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