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楚国位于今天的中国中部,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等地区,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一。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逝世于公元前278年左右,他的一生与楚国的兴衰紧密相连。
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生活在楚怀王和顷襄王的时代,曾担任三闾大夫,负责起草国家法令、参与外交事务等。屈原倡导忠诚、爱国的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御外敌,但他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最终,因受到小人的排挤和陷害,屈原被流放到南方边远地区。在流放期间,屈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离骚》、《九歌》、《天问》等,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痛欲绝,在汨罗江畔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缅怀屈原。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辞赋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