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果儿的温暖记忆
在北方的小村庄里,有一种特别的食物叫“面果儿”。它不是水果,而是一种用面粉做成的美食。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揉面、发酵、油炸,只为那一口金黄酥脆的美味。
面果儿的制作并不复杂,却需要耐心与细心。奶奶总说:“做面果儿,就像对待生活一样,要用心。”她将面粉加水和成柔软的面团,再加入少许盐提味。随后,她将面团分成小块,用手搓成长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绕成漂亮的形状——有的像花朵,有的似麻花,还有的宛如螺旋。这些造型各异的面果儿,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
等到面团醒发得恰到好处时,奶奶会将它们放入滚烫的油锅中。随着“滋啦”一声,原本安静的面团瞬间膨胀起来,变成了一只只金黄色的小精灵。香气弥漫开来,整个厨房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息。当它们被捞出沥干油分后,撒上一层细砂糖或椒盐,便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小零食。
小时候,我总是站在灶台旁,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闻着空气中诱人的香味,心中满是期待。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面果儿,那种甜中带咸、外酥内软的味道,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如今,虽然已经离开家乡多年,但每逢过年,我总会想起奶奶做的面果儿,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了家的温暖和童年的快乐。
面果儿,简单却充满爱意。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珍惜那些平凡而珍贵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