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灯笼
春节的夜晚,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温馨的氛围。记得去年除夕夜,我回到老家与家人团聚。那天晚上,外甥拿着一只红彤彤的小灯笼,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那盏灯笼是外公亲手做的,用竹条编成骨架,再糊上一层红色的薄纸,上面还画了几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每当点亮里面的蜡烛时,灯笼便会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将周围的景物映照得温暖而祥和。外甥特别喜欢这盏灯笼,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弄坏。
“舅舅!你看,我的灯笼多漂亮!”外甥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道。他稚嫩的脸庞因为灯笼的映照显得更加可爱。我蹲下身来,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着说:“当然啦,你外公的手艺这么好,灯笼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随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聊着过去一年里的趣事。外甥则跑前跑后,一会儿看看天上的烟花,一会儿又提着灯笼四处玩耍。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仿佛整个夜晚都因他而生动起来。
渐渐地,夜深了,村子里的人陆续回家休息。但外甥依然不肯放下灯笼,他依偎在外婆怀里,嘴里哼唱着儿歌,眼睛却一直盯着灯笼里摇曳的烛光。我忽然觉得,这盏小小的灯笼不仅照亮了夜晚,更承载着一份对亲情的珍视与传承。
后来,我问外甥为什么这么喜欢灯笼,他歪着头认真地说:“因为它像星星一样亮,还能让我找到回家的路。”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或许,这盏灯笼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家的温暖、团圆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连接。
如今,每当我回忆起那个除夕夜,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外甥提着灯笼奔跑的身影。那盏灯笼虽然平凡,却在我的记忆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