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小儿垂钓古诗解释

来源:网易  编辑:尤敬晶百科知识2025-04-14 06:12:12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专注钓鱼的小男孩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纯真。

诗的全文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描绘了孩子头发蓬乱却充满童趣的模样。他正在学习钓鱼,“垂纶”即垂钓之意,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个“学”字,既体现了孩子初学钓鱼时的生疏与努力,也暗示了他对这项活动的浓厚兴趣。

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进一步刻画了孩子钓鱼时的情景。他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周围的野草将他的身影遮掩起来。这一细节不仅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还通过“草映身”巧妙地表现出孩子为了不惊扰鱼儿而小心翼翼的姿态。

第三句“路人借问遥招手”则展现了孩子与外界的互动。当有行人向他询问道路或事情时,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远远地举起手来示意。这表明孩子全神贯注于钓鱼之中,不愿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最后一句“怕得鱼惊不应人”道出了孩子保持安静的原因:他担心自己的声音会惊动水中的鱼儿,从而影响收获。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孩子对钓鱼的认真态度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小男孩钓鱼过程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没有华丽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绿意盎然的田野间,与孩子一起享受这份简单而纯粹的乐趣。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