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者,司马迁也。生于汉世,承父业为太史令,志在述往事,思来者。余幼承庭训,习六艺之文,究百家之言,尤好《春秋》与《左传》,以史为鉴,心向往之。及长,游历山川,访古问今,欲穷天地之理,通古今之变。
昔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垂范后世;司马迁承其志,欲撰一家之言,成一家之史。然天不假年,父病临终,嘱托修史,此乃余平生之重责也。于是发愤著书,历数十载寒暑,遍览群籍,博采众长,终成《史记》一书,上起黄帝,下讫汉武,纪传并行,体例创新。
然余亦尝遭不幸,因李陵事触怒圣颜,身陷囹圄,受腐刑之辱。此耻铭于心,痛彻骨髓。然念及先贤周公吐哺、孔子厄陈蔡而不改其志,遂强忍悲愤,振笔疾书。盖人生在世,必有所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史记》成而天下称善,非独记事详实,更在于其精神。它不仅述帝王将相之事,亦彰草野英豪之节;不仅载兴亡成败之迹,亦明忠孝仁义之道。太史公之作,如日月照耀古今,使后人知往昔荣辱,悟治乱兴衰。嗟乎!夫史者,国之镜也,民之心也。愿后来者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使中华文脉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