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儿歌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还会唱起欢快的儿歌来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小时候,每当端午来临,村子里总会传来孩子们清脆的歌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简单的儿歌,不仅朗朗上口,还把端午节的主要习俗都概括得明明白白。我常常一边哼着这首歌谣,一边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端午节的起源,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并将米饭投入江中,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这种行为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每到端午,我们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奶奶教我如何用粽叶包裹糯米,再用细绳扎紧,那股清香扑鼻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除了包粽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小时候,我最喜欢跑到河边看龙舟比赛。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龙舟,在鼓声和呐喊声中飞速前进,两岸的人们欢呼雀跃,场面十分热闹。母亲告诉我,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与勇气,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如今,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每逢端午,我依然会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及那首熟悉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它就像一根纽带,将我的童年记忆与传统文化紧紧相连。愿这份传承永远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我们的端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