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职业暴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来源:网易  编辑:邢娅月百科知识2025-04-17 12:16:34

职业暴露名词解释及简述

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因子或不良工作环境等因素,导致健康受到潜在威胁的现象。这种暴露可能来自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物理因素(如辐射、噪声)、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以及心理压力等。职业暴露不仅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社会负担增加。

职业暴露的管理是现代职业卫生的重要内容。通过风险评估、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测,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例如,在化工行业,工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手套,并定期接受体检;在医疗领域,医护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感染疾病。此外,企业还需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暴露的危害不容忽视。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慢性病,如尘肺病、职业性耳聋等;急性暴露则可能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职业暴露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总之,职业暴露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简答题:

问:职业暴露有哪些常见类型?如何预防职业暴露?

答:

职业暴露常见类型包括:

1. 化学性暴露:如接触苯、铅等有害化学品。

2. 物理性暴露:如长时间接触噪音、辐射。

3. 生物性暴露:如医护人员接触病原体。

4. 心理性暴露:如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

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有:

1. 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改善通风设施。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

3.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隐患。

4. 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员工自我保护能力。

5. 制定严格的作业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机会。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