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十二时辰表

来源:网易  编辑:贾朗叶百科知识2025-04-19 22:02:52

十二时辰:古韵悠长的时光印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现代小时,用天干地支命名,如子时、丑时、寅时等,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计时体系。这种划分方式不仅方便实用,还承载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生活节奏的理解。

子时(23:00-1:00)被称为“夜半”,是一天中最深沉的时刻。此时万物归于寂静,正是养精蓄锐之时。丑时(1:00-3:00)为“鸡鸣”,据说此时公鸡开始啼叫,象征新一天的开始。寅时(3:00-5:00)“平旦”,天色渐亮,晨雾弥漫,是人们从睡梦中苏醒的时刻。卯时(5:00-7:00)“日出”,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适合劳作与学习。

辰时(7:00-9:00)“食时”,古人常在此时享用早餐,开启忙碌的一天;巳时(9:00-11:00)“隅中”,阳光正盛,是工作或耕作的最佳时段。午时(11:00-13:00)“日中”,阳气达到顶点,也是用餐和小憩的时间。未时(13:00-15:00)“日昳”,太阳西斜,人的精力逐渐下降,适合稍作休息。

申时(15:00-17:00)“晡时”,夕阳西下,天地间充满暖意;酉时(17:00-19:00)“日入”,黄昏降临,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归家庭。戌时(19:00-21:00)“黄昏”,夜幕初降,适合静心思考或读书;亥时(21:00-23:00)“人定”,万籁俱寂,是入眠的良辰。

十二时辰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生活的节奏。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珍惜每一寸光阴。在现代社会,尽管钟表已取代传统计时法,但了解十二时辰的意义,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从容与宁静。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