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之声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院,微风轻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老木匠李伯正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手中握着一把锤子,专注地敲打着一块木头。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锤都带着节奏感,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曲。
“咚——咚——咚”,锤子与凿子配合默契,木屑飞溅开来,像雪花般落在地上。这声音虽单调,却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匠心的执着。李伯已经从事木工四十年了,从年轻时学艺到现在,他始终相信,“慢工出细活”。对于他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时间的礼物,而这些敲打声则是这份匠心的见证。
邻家的小孩趴在门口,好奇地看着这一切。“爷爷,你为什么总是敲敲打打?”孩子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木头变成想要的样子啊!”李伯笑着回答,眼神慈祥又坚定。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一段已经初具雏形的木椅腿递给小孩,“你看,它现在还不是椅子,但经过我的手,它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地方。”
敲打声继续响起,伴随着鸟鸣和风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李伯低头专注地工作,似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对他而言,这份手艺不仅是一种谋生方式,更是一份传承。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教会更多年轻人懂得尊重传统,用双手创造美好。
夕阳西下,小院恢复了平静。那熟悉的敲打声渐渐远去,但它留下的不仅是精美的家具,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或许,这就是匠人精神最动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