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牧童吕岩

来源:网易  编辑:施媚青百科知识2025-04-22 06:51:56

《牧童吕岩》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吕岩,即唐代著名的道教仙人吕洞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牧童》一诗以其清新脱俗、自然天真的风格广为流传。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广阔的田园风光。广袤的草地延伸至远方,仿佛与天际相连,微风吹拂着牧草,泛起层层绿浪。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牧童悠然自得地吹奏着短笛,那清脆悦耳的乐音在晚风中回荡,时断时续,如同大自然的低语,又似牧童内心世界的写照。短短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境界。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接下来的两句则刻画了牧童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傍晚时分,牧童赶着羊群归来,吃饱了饭,便随意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皎洁的月光。他没有因为身份卑微而拘谨不安,也没有因劳累一天而疲惫不堪,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享受这宁静美好的时光。这种洒脱随性的态度,正是诗人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牧童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无忧无虑、自在逍遥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情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这首诗依然能够给予我们心灵上的慰藉,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宁静与快乐。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