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经世致用是谁提出的

来源:网易  编辑:澹台贞逸百科知识2025-04-26 17:36:39

“经世致用”的提出与内涵

“经世致用”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张载。张载在其著作《正蒙》中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强调学问要服务于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经世致用”作为一个明确的术语,则是在明清之际由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学者,他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学术研究应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反对空谈心性、不切实际的学问。他认为,读书人应当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用以改善社会现状,推动社会发展。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是对理学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一种反思。

“经世致用”的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问必须面向现实,服务于社会。它要求学者不仅要深入研究经典,还要关注社会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士人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进入近代,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经世致用”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无论是洋务运动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科学与民主的追求,都可以看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用智慧和行动推动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经世致用”不仅是古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现代中国追求发展的精神动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应当扎根于生活,服务于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