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伤怀意思和来源是什么】“触目伤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看到某些景象或事物时,内心感到悲伤、哀痛的情绪。这个成语不仅富有文学色彩,也常常出现在诗词、散文中,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触目伤怀 |
拼音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释义 | 看到某种景象或事物,引起内心的悲伤与感伤情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见。 |
情感色彩 | 负面、忧郁、感伤 |
近义词 |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黯然神伤 |
反义词 | 心旷神怡、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
二、来源解析
“触目伤怀”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出处记载,但其情感表达方式与古诗文中的“触景生情”、“感时伤怀”等表达方式高度相似。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看到落花满地,便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这种情绪与“触目伤怀”极为接近。此外,在唐宋诗词中,也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色引发内心感伤的例子,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典型的“触目伤怀”之情。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站在老屋前,触目伤怀,回忆起儿时的点点滴滴。 |
日常生活 | 回到故乡,看到熟悉的街道,却已物是人非,不禁触目伤怀。 |
情感表达 | 望着窗外飘落的雨丝,她触目伤怀,心中涌起无限惆怅。 |
四、总结
“触目伤怀”是一种由外在景象引发内心悲伤的情感表达,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它不仅是对现实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情感的一种深刻体验。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把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触目伤怀”的含义、来源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