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行原文及翻译】《梁甫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的一首诗,属于乐府诗体。全诗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边塞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一、
《梁甫行》原为古代葬歌,后被文人借用为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荒凉的战场、孤寂的士兵以及战乱带来的苦难,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民的摧残。诗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该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其内容深刻,语言简练,是研究古代战争与民生的重要文学作品。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梁甫行,汉末世,天下乱。 | 梁甫行,是汉末动荡的时代,天下大乱。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声。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百姓只剩下十分之一,想到这些令人心碎。 |
谁能为此事?将军与贤良。 | 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将军和贤士。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空荡荡的山中看不见人,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夕阳的余晖洒进深林,又映照在青苔上。 |
三、结语
《梁甫行》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情感真挚,是古代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战争与人民苦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