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出自哪里】一、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常用于形容努力不会白费,最终会有所成就。这句话虽然常被连用,但其实分别出自不同的典籍。
“功不唐捐”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人心无常,惟惠之怀。”后在佛教经典中也有类似表达,如《法华经》提到“功不唐捐”,意指善行终有回报。
而“玉汝于成”则出自宋代张载的《正蒙·乾称篇》,原句为:“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意思是说,艰难困苦是对人的磨练,最终会助人成功。
因此,“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并非出自同一出处,而是由两个独立语句组合而成,常用于激励人们坚持努力,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功不唐捐 | 《法华经》 | “一切善法,皆不唐捐。” | 指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终有回报。 |
玉汝于成 | 张载《正蒙·乾称篇》 |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 指通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事。 |
组合使用 | 非单一出处 | —— | 表达“努力必有回报,历经磨难终能成功”的寓意。 |
三、结语: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虽非出自同一典籍,但两者结合后,表达了对坚持与奋斗的肯定。无论是在个人成长、学习还是事业发展中,这句话都能给予人们力量与信心。理解其出处,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其中的智慧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