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释义】“束之高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某物或某事放置在高处,不再使用或关注。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束之高阁”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束之高阁 |
拼音 | shù zhī gāo gé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此皆大雅,当共藏之,不可束之高阁。” |
本义 | 把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不再使用或关心 |
引申义 | 指把事情或计划搁置一边,不再继续进行;也比喻对事物的忽视或不重视 |
二、用法解析
类型 | 说明 |
词性 | 动词短语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工作、计划、物品等被搁置的情况 |
例句1 | 他提出的建议被领导束之高阁,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
例句2 | 这些古籍曾一度被束之高阁,后来才被重新发现和研究。 |
三、文化背景与现实意义
“束之高阁”最早源于古代文人对书籍和文献的收藏方式。古人常将珍贵的书籍或文献放置在高处,以示尊重和保护。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形容对事物的冷落或忽视。
在现代语境中,“束之高阁”常用于批评某些政策、方案或想法因缺乏重视而被长期搁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重视实践,避免将有价值的东西轻易放弃。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说明 |
错误用法 | “他把书束之高阁了”(应为“他把书放在高阁上”) |
注意事项 | 该成语强调的是“放置”和“忽视”,不能单独用于描述“放起来”这一动作 |
五、总结
“束之高阁”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一种描述,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事务时,不应轻率地将其搁置,而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行动。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避免将有价值的事物“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源自古代对书籍的珍视与保存方式,现多用于形容将事物搁置、忽视的行为。其背后既有文化底蕴,也包含现实警示。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注重实际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