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口惠而实不至出处于哪里

2025-08-12 05:25:18

问题描述:

口惠而实不至出处于哪里!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2 05:25:18

口惠而实不至出处于哪里】一、

“口惠而实不至”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只说好话、承诺好处,却在实际行动上没有兑现的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篇,原文为:“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虽然“口惠而实不至”并非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孔子对虚伪言行的批判。

该成语强调的是言行不一的问题,尤其在人际交往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下面通过表格形式,对“口惠而实不至”的出处、含义、用法及相关典故进行系统梳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口惠而实不至
出处 虽非直接出自《论语》,但其思想源于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批判(见《论语·阳货》)
字面意思 只是口头表示恩惠或好处,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或结果
引申含义 形容人说话动听,但缺乏实际行动,是一种虚伪、不诚信的表现
出处原文 《论语·阳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虽未直接出现该成语,但思想相近)
常见用法 用于批评他人言行不一、空谈无实的行为,也用于自我反省
近义词 言过其实、纸上谈兵、华而不实
反义词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表里如一
相关典故 孔子批评那些只讲漂亮话、不讲实干的人,强调“仁”应体现在行动中

三、延伸思考

“口惠而实不至”不仅适用于个人行为,也常用于职场、政治、商业等场景。例如,一些管理者常常许诺高薪、晋升,却在执行时打折扣;一些商家承诺优质服务,却在售后处理上敷衍了事。这些行为都会导致信任的流失,影响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注重言行一致,避免“口惠而实不至”的行为,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四、结语

“口惠而实不至”虽非《论语》中的原句,但其思想与儒家提倡的“诚”“信”精神一脉相承。在当今社会,面对信息泛滥和承诺频繁的环境,更应警惕这种虚浮之风,坚持真实、务实的态度,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