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字开头的成语及其寓意》
成语,作为汉语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其中,以“外”字开头的成语虽不甚多,但每一个都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首先,“外强中干”这一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原文是:“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且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郑伯许诺。子产曰:‘不可。夫大国之人,来朝而归,必以其重宝,若不以金,则将铸兵矣。今既许之,又悔之,是重怨也。且大国之人,来朝而归,必以其重宝,若不以金,则将铸兵矣。今既许之,又悔之,是重怨也。且大国之人,来朝而归,必以其重宝,若不以金,则将铸兵矣。今既许之,又悔之,是重怨也。且大国之人,来朝而归,必以其重宝,若不以金,则将铸兵矣。今既许之,又悔之,是重怨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外表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内部空虚无力的状态,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风光,实则脆弱不堪的人或事物。
再者,“外合里应”这一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的是在战争中,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相互配合,内外夹击,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取得胜利。此成语比喻从外面和里面两方面同时进行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外方内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袁绍传》,形容外表刚正不阿,内心却温和宽容的人。这种人往往能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既能坚守原则,又能灵活变通。
“外方内圆”的人,他们有棱角,却不失温柔;有原则,却不失变通。他们既有坚定的立场,又有包容的心态,是一种难得的人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