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大摆空城计》的歇后语,常被用来形容在危急关头,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关于诸葛亮(字孔明)的一个著名情节。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保卫西城县,面对魏国大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压境。当时,西城内只有少数老弱残兵,根本无法与敌军抗衡。但诸葛亮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命令打开城门,让士兵装扮成平民,在城墙上洒扫。他自己则坐于城楼之上,焚香弹琴,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司马懿见此情景,怀疑城中有埋伏,担心中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下令撤军。就这样,诸葛亮仅凭一己之力,利用智慧和胆识,成功化解了一场危机,保全了西城的安全。
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了歇后语:“诸葛亮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它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勇敢,也寓意着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往往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危为安。这个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智慧与勇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