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这篇文章出自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之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重要散文作品,创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年),即韩愈三十二岁到三十七岁之间。这篇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轻视教师的现象,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以及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文中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此外,《师说》还阐述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理念,强调了求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后世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文章风格雄浑奔放,气势磅礴,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魅力。《师说》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内容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形式上也展现了韩愈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