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石头
在古代的开封府,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一天,开封府门外来了个农夫,他满面愁容地跪在地上喊冤。包拯见状,忙问缘由。
原来,这位农夫家中有一块祖传的奇石,价值连城。然而最近,这块石头竟然不翼而飞。农夫四处寻找无果,怀疑是邻居所为。于是,他向包大人求助。
包拯听罢,沉思片刻,便吩咐衙役将附近几户邻居都请来。当所有人到齐后,包拯命人取出一块普通石头放在堂上,并严肃宣布:“今日要审理此‘石头案’!”
“这块石头是否是你丢失的那块?”包拯指着堂上的石头问农夫。
农夫仔细看了看,摇头说:“不是。”
接着,包拯又逐一询问其他邻居,但大家都表示这不是他们偷走的石头。眼看案件陷入僵局,包拯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他命人拿来墨汁,在每块石头表面都涂上一层黑色印记,然后让众人将石头带走。第二天清晨,包拯再次召集大家来到公堂。
“现在,”包拯说道,“如果哪位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石头,那么他的手上应该没有墨迹。而如果谁的手上有墨迹,就说明他昨天接触过这块石头,需要进一步调查。”
结果,所有人的手都没有墨迹,唯独那个农夫的手上沾了些许墨水。面对这样的证据,农夫不得不承认,自己因为一时糊涂,把石头藏了起来,想占为己有。
包拯依法对农夫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同时告诫众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切莫因贪念而做错事。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包拯公正严明、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也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