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埙仲篪出处于哪里】“伯埙仲篪”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技艺相当或地位相等。那么,“伯埙仲篪”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含义又是什么?以下将从出处、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出处与背景
“伯埙仲篪”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哥吹埙,二哥吹篪。埙和篪都是古代的乐器,埙音低沉,篪音清亮,两者合奏时和谐悦耳,象征着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
后来,“伯埙仲篪”被引申为兄弟之间技艺相当、关系融洽的比喻,也用于形容两人在能力、地位上不分高下。
二、含义解析
项目 | 内容 |
字面意思 | “伯”指长兄,“仲”指次弟;“埙”和“篪”是两种古代乐器。 |
引申义 | 比喻兄弟之间情谊深厚,技艺或地位相当;也可形容两人配合默契、互为补充。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表达对兄弟情谊的赞美或对合作关系的描述。 |
三、用法举例
1. 文学作品中: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伯埙仲篪俱妙手,谁将此意入丹青?”
这里借“伯埙仲篪”来形容兄弟才艺出众,令人赞叹。
2. 现代语境中:
在现代汉语中,“伯埙仲篪”虽不常用,但可用于形容两个人能力相当、关系密切,如同事、朋友或合作伙伴。
四、总结
“伯埙仲篪”源于《诗经》,原指兄弟合奏乐器,后引申为兄弟情深、技艺相当的象征。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和谐关系的追求。在今天,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创作和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表现力。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何人斯》 |
含义 | 兄弟情深、技艺相当;也可形容两人关系和谐 |
用法 | 文学作品、诗词中常见,现代较少使用 |
象征意义 | 和谐、互补、情谊深厚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伯埙仲篪”不仅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典故,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亲情与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