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止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有哪些

来源:网易  编辑:潘绿月百科知识2025-02-09 14:38:18

在中国的汉语中,“止”这个字在成语中的运用非常丰富,不仅表达了停止、制止等直接含义,还常常寓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以下是一些含有“止”的成语及其解释:

1. 适可而止: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比喻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应当停止,不宜过分。

2. 不胜枚举:“胜”是尽的意思,“枚”是树干,不胜枚举就是说树干多得数不清,比喻事物很多,无法一一列举出来。这里“止”表示极限。

3. 适止:本义指恰到好处地停止,引申为恰当、适宜。

4. 止戈为武:“止”是停止,“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力。比喻不用武力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真正的强大。

5. 止于至善: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出自《大学》,原句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 止暴禁非:制止残暴,禁止错误的行为。比喻阻止恶行。

7. 止步不前:停下脚步不再前进,比喻停滞不前或进展缓慢。

8. 止渴思梅:比喻愿望难以实现时,只好用幻想来安慰自己。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9. 止沸益薪: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10. 止于至善: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些成语不仅展现了汉语的精妙之处,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