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卢纶《塞下曲》

来源:网易  编辑:郭胜琦百科知识2025-04-26 23:59:01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所作的一组边塞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紧张而生动的边塞场景,展现了战争环境下的英雄气概与自然奇观。

诗歌开篇“林暗草惊风”勾勒出一幅幽深昏暗的画面。树林深处光线不足,显得阴森可怖;草丛被风吹动,发出沙沙声响,仿佛隐藏着某种未知的威胁。这不仅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氛围,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埋下了伏笔。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暗示了边疆生活的险恶和戍边将士面临的挑战。

紧接着,“将军夜引弓”刻画了一位警惕且果断的将领形象。在漆黑的夜晚,将军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放松警戒,而是时刻准备应对突发状况。他拉满弓弦,随时准备射杀可能潜伏的敌人。这一动作充分体现了军人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对职责的坚守。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指挥官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职业素养。

第三句“平明寻白羽”,将时间推进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众人开始寻找昨晚射出的箭矢。“白羽”在这里指代箭尾上的白色羽毛装饰,象征着具体的目标或线索。然而,当大家最终找到那支箭时,却发现它已经深深嵌入石棱之中,无法拔出。这一细节既表现了箭矢威力之大,又暗含一种壮志未酬却令人钦佩的情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通过对自然环境、人物行为及结果的层层铺陈,成功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技艺高超的将军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边防将士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塞下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